法律圖書雖然和大眾類圖書出版流程、模式等并無差別,但其專業性卻對編輯自身能力提出更多方面的要求。當下的融媒體傳播環境、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法律出版市場,也需要法律出版人不斷進階。我們國家從201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以后,就對國家法制體系構建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兼總編輯劉海濤坦言,國家立法、修法進程的加快,對法律圖書編輯要求更高。例如編輯需要很快學習、熟悉各個法律的修改情況等。除了要強化專業水準和編輯能力之外,還要充分考慮市場因素,處理好質量和效率的辯證關系。
法律規范社會生活,是社會關系的晴雨表。社會生活的發展以及經濟發展周期中涌現出哪些方面的事件和問題,該類圖書便成為法律圖書市場的熱門。例如,曾經的IPO、新三板、PPP等。法律出版人把握法律圖書的市場需要,就要關注國家的宏觀發展和讀者的需求。
中國法制出版社相關負責人提到,就細分市場來講,一是要關注一般市場,包括日常的法律問題,如合同、公司、建筑房產、婚姻家庭、土地征收、勞動、稅務、知識產權、侵權、刑事等方面,這是常態的需求;二是關注經濟周期發展帶來的法律類問題,如創業、并購等;三是關注小眾的剛需領域。該領域雖然讀者不多,但是具有彌補空白和不可替代性。 “當前環境下,法律圖書編輯始終都要有用戶思維,把讀者的需求放在首位。編輯就像連接作者與讀者的橋梁,既要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有鑒別眼光和指導能力,同時也要保持對市場、對技術的敏感性。”該負責人說。
在當前環境下,法律圖書編輯在選題策劃、內容打磨的過程中要直擊讀者需求,為圖書增添附加值。法律出版社市場研發部主任王晗認為,具體來說,可從內外兩方面體現:內控圖書內容品質,外在提升和拓展圖書表現形式。“作為一名融媒體時代的法律圖書策劃編輯更要與時俱進,全面提升自身的編輯力。一是修煉眼光,即對于優質選題的判斷選擇能力;二是提升專業,通過專業策劃提升產品品質;三是強化溝通,提升對外對內的溝通協調與交往能力;四是學習提升,要懂得學習和運用市場新手段。”
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法律分社社長郭虹看來,法律專業圖書的選題策劃,除了考驗編輯的學科把握度、市場敏感度以及專業知識儲備之外,找到合適、權威的作者很重要。而法律圖書編輯的專業素養包含法律專業素養和出版專業素養兩方面,法律專業素養的提升依賴于專業知識儲備的增加。“我們國家司法變化非???,不斷有新法律制定出來,法學研究也不斷深入。所以法學出版也有‘5年不學習,知識結構就嚴重落后’的說法。”而出版的專業素養也同樣需要不斷積累、提高。“從事出版行業,本身就是從事知識傳播的工作,跟傳播手段、技術的進步是分不開的。因此像現在的直播以及其他網絡傳播模式,編輯都要盡快吸納和掌握。”
轉自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